时间:2025-02-27 09:08 作者: 记者 李倩倩 许艾学 来源:陕西网
2月26日上午,渭南市临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记者 许艾学摄
陕西网讯(记者 李倩倩 许艾学)2月26日上午,渭南市临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区行政服务中心会议中心开幕。临渭区人民政府区长菊峰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临渭区政府紧紧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和老年友好型城市,突出做精城区、做强园区、做优景区,以非常之功破解发展之难,较好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生产总值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8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9%、7.3%,达到45568元、18929元。
一年来,临渭区全力优环境、提品位,精致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渭桥路上跨铁路桥顺利合龙,南部沟道综合治理骨干工程全部完工,打通西华街等城市“断头路”8条,北小桥竣工通车,六泉公园建成开放。恒基商厦完成改造升级,临渭万达开业运营,入驻盒马鲜生、希尔顿酒店等一批知名消费品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稳居全市前列。常态开展“走街”巡查,创新推行物业星级评定、市容秩序“门前五包”“十户一长”,高质量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顺利完成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测评。
一年来,临渭区全力提质效、增动能,产业突围精进迈出新步伐。临渭高新区成功获批,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4户,3户企业完成技改提升,1户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美好生活示范区工业产值突破30亿元。筑青生物医药开工建设,椿萱颐养中心建成投用,智慧养老产业园达到运营条件,银发产业集群成链,实现了上中下游配套、一二三产融合。“临渭葡萄”位居“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葡萄类榜首,猕猴桃继葡萄后入选全省现代农业产业链典型县。“农地入市”改革、直播电商“双案例”成为全国示范案例。故市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一年来,临渭区全力挖潜力、强载体,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新提升。常态举办孝义“村BA”、崇凝“迷你马拉松”,非遗文化节、农旅消费季等文旅活动贯穿全年,观光体验游、乡村生态游入选全省精品线路。军博园成为热门打卡地,下邽镇入选全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镇,蔺店镇李十三村成为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文化馆馨声合唱团获评全国优秀群众文艺团队。
一年来,临渭区把全部心思朝“攻坚”聚焦、向“突破”发力,破难关、打硬仗、争进位,推动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项目建设提速提效。17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8亿元,老城街供排水改造等48个项目建成投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5%、全市第1。抢抓“两重”“两新”和一揽子增量政策机遇,策划储备项目182个,争取中省各类资金47.5亿元、较上年增加13.1亿元。举办“银色浪漫·美好临渭”等推介活动8场次、签约项目26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亿元、超额完成任务。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制定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创新推行企业“会诊日”、政企“早餐会”,57项审批事项实现“掌上办理”。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9352户,“陕企通”平台企业注册数全市第一。“数字赋能高效办成一件事”入选全国案例,行政审批局再获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单位。
乡村振兴提质焕新。新改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渭北排水(碱)恢复保护工程全域推进,粮食产量、面积实现“双增长”。官道镇入列全省“吨粮镇”。16个省市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全部达标,城乡垃圾收集转运一体化项目建成试运行,故市镇桥马村、310国道向阳段成为全区人居环境整治样板。新增年收益50万元以上村5个,村集体经济资产总量突破50亿元。
生态环境增绿向好。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各项措施,全年优良天数增至259天、同比增加5天,重污染天气同比减少14天。持续开展秦岭“五乱”整治,南塬北坡、上清河等生态修复项目进展顺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平方公里,完成营造林5万亩。中省环保督察各类反馈问题扎实整改,黑臭水体全部清零。获评全省耕地保护先进县。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示范学校建成招生,前进路中学综合楼即将投用,10所中小学校改造提升全面完成。48个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1610套公租房分配到户,427户群众回迁新居。4个医疗次中心建成投用,骨科医院“富血小板血浆应用”通过省级科技成果认定。建成2个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5个街镇养老服务中心,完成适老化改造665户,被纳入全国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088万元,城镇新增就业7282人,“零工驿站”建设成为全省示范。
风险防范有力有效。紧盯高层建筑消防、电动自行车、燃气安全等“一件事”全链条治理,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200公里,荣获全省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先进县区。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纵深推进,加大各类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信访总量下降10%,全省平安区实现“四连创”、获授“平安银鼎”。官底镇获评全省信访“四无乡镇”。特别是面对沉重的债务包袱,我们千方百计跑资金、增收入,坚定不移降成本、优结构,全年再化债34.2亿元,债务等级实现降级(由橙变黄),在化债持久战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党纪学习教育见行见效,意识形态责任制严格落实,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扎实整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深入开展,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418件、建章立制87项。坚持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362件,办复率100%。坚决落实“政府带头过紧日子”要求,深入开展国有资源清查、临聘人员专项整治,“三公经费”同比下降9.6%。全面推行“穿透式工作法”,清单管理、节点攻坚、闭环督考,政府系统执行力、落实力进一步增强。
渭南市临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现场。记者 许艾学摄
临渭区委书记李曙升出席会议。记者 许艾学摄
临渭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张银仓主持会议。记者 许艾学摄
临渭区人民政府区长菊峰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 许艾学摄
临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赵峰刚作渭南市临渭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及2025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的报告。记者 许艾学摄
渭南市临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现场。记者 许艾学摄
渭南市临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现场。记者 许艾学摄
渭南市临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现场。记者 许艾学摄
渭南市临渭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式现场。记者 许艾学摄
编辑: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