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17 10:15 作者: 市公安局临渭分局 王国安 来源:渭南日报
与父母对话是与生俱来就有的。
都说父亲是一座山,是因为他们在家庭中具有崇高、坚实、稳重、宽广和包容等品质。这些品质使得父亲成为家庭的重要支柱,他们努力为家庭带来幸福和安宁。我们应该尊敬和感激父亲,学会倾听他们的絮絮叨叨,学习其优秀品质,使自己努力拥有像山一样的父亲的优秀品质。
我的父亲86岁。他年轻时体质强健,要不是因为色盲,当时就已经是一名飞行员了;他曾经是一名有十年教龄的民办教师,文理艺术科目都能胜任;后来又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裁缝,父亲跟着我母亲学习裁缝,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学裁缝理论,技术超过母亲,自立门户,办学习班,方圆百里出门靠做衣服营生,改革开放后在渭南南塘摆裁缝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成为有名的王师。
父亲当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自然是他的特长,我和父亲对话其实也像是师生交流。学生年代我是他悉心教化和循循善诱的对象。幼年时日常耳边萦绕的是他屡教不厌的口头禅:“一日三省吾身”“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求人不如求己”“勤俭持家”等话语;人要三省吾身使我常对自己的言行反省反思,不断“改邪归正”;预则立不预则废使我言行之前会重视努力做到充分准备;求自己使我增强了自力更生的自觉性和独立自主能力,使我三年农村初中生活学习中能坚持独立自主;勤俭持家的生活理念使我在生活中做到开源节流安居乐业。
人生关键时指明方向不容置喙的对话对我是一盏明灯。后来一个人三年初中生活学习的独立坚持和高中勤奋学习都归功于老父亲那种坚韧勤劳的精神熏陶。城乡教育质量差别之大不言而喻,初中时老父亲多次要把我转到城里上学,由于我的幼稚执拗不同意转学,加之主观学习意愿不强,导致我英语和理科知识很差,不得不在高中分秒必争自学恶补偏科,现在反思老父亲提出的初中转学城里无疑是正确选择。那些年也允许补习,应届高中高考落选后自己产生弃学弃考思想,打算“继承”我家裁缝手艺,就偷偷学会缝纫技术来打动说服父母,当母亲笑看我能踩动缝纫机时,父亲陡然思想沉重严肃起来,严厉批评我“思想糊涂,不思进取”,拧着我耳朵上了二楼“禁闭室”,推心置腹语重心长给我讲必须考上大学的道理,鼓励支持监督我坚持完一年的高考补习,使我终于榜上有名。
成家立业后的旁敲侧击要求认真工作等提醒对话依然感我至深。子女再大永远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会始终站在旁边注视子女的生活工作。特别强调勤俭持家和必须认真做事的重要性。勤俭是持家之本,认真是做人做事之本,让认真成为习惯,将会人缘广事业有成。
当然,父母子女的对话一定意义上也需要平等交流。父母也是有缺点的,所以和父母对话需要平等交流,注意提出善意的“批评建议”,我们真正要做到的不只是孝顺,应是孝敬,是让父母的缺点、祖先的缺点在自己的身上,不要再重演。
一年年经事,一岁岁老去,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当父母年事愈老,正是需要多陪伴多“对话”,当中年的子女和老年的父亲面对面和颜悦色无话不谈时,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一种传承,一种孝道,一种美好,亦是人生一种幸事乐事啊。想想亲手做两个家常菜,和父母小酌,平等畅快地说话,不就是一种切实的幸福时刻吗。
因为心里有爱,就会好好和父母说话。父母子女之间的沟通需要“好好说话”才能有效,才能保持稳定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是不会和自己的孩子计较的,他们内心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有耐心开导犯错的孩子,针对孩子不礼貌的言行也会用耐心开导教育而不会顾及自己的面子,也许还会自责把孩子没教育好。父亲已是86岁的耄耋之年,人老了病多,诸如痴呆、健忘、反应慢、耳背问题,我们更不能变脸失色和他说话,要不急不躁好好说话,只是因为心里有爱,老人一生辛苦,老之将至,因为心里有爱,你自会不忍心惹他们生气。
父爱如山,父爱无言,母爱如海。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个老师。鲁迅先生曾说:“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因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父母和子女互相都需要好好说话,为人父母和为人子女学会好好说话,善莫大焉,更是家庭之大幸。父母子女之间就能建立起一种亲密、和谐、信任的关系,孩子也能在一个温馨、快乐、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编辑:陈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