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25 10:32 作者: 市公安局临渭分局 王国安 来源:渭南日报
去年连日秋雨的乡村土路尽管被落叶覆盖,却最容易滑倒,使我不由得担心老父亲的生活起居,自然想起了父亲的拐杖。
几十年来,我给老父亲买了好多根拐杖,有去武当山游玩买的纯藤木龙拐杖,有秦岭西峪朋友送的天然木拐,也有其他金属做的拐杖,拐杖中不凡艺术品。但是这些琳琅满目的拐杖在去年十二月之前都没派过用场,因为老父亲身体康健硬朗,老父亲自然也把它们顺手搁置,基本被束之高阁。
龙年开泰,他却离不开拐杖了,“要带上拐杖”这句话成了我反复叮咛的“命令”。半年父亲连续三次住院,病魔对他身体的轮番摧残直接导致离不开拐杖了。无论在渭南暂住、老家居住以及山里歇凉都手不离拐了。
老父亲最喜欢的是我从山里带回来的龙柏木拐,山里朋友慧眼识”木”,从万千杂木造型中获得天然形状拐杖,自然美观无修饰,手握感舒适安全,木质结实。为了防滑,我曾经反复要给它着地处包装掌皮,老父亲断然说不,说就喜欢这自然而然的木棍,木棍陪伴着他,好像有生命有灵性,虽然离开树木,但是一着地就会生根一样,稳扎稳行。
自然的都有生命力,自然的东西人都喜欢,天地山川,四季轮换,生生不息,人们游玩快乐在山水之间;人的一生也是生老轮回,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由此我突然觉得子子孙孙的扶老携幼不都是这种“拐杖”精神吗?!我们年轻时父母爷爷奶奶是我们的拐杖,抚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老了,子子孙孙就是我们的拐杖,帮助我们慢慢老去。
人老了恋家,更是喜欢定居老家,因为老家才是他们的根,我们的根不也是这里吗。老人看着我们长大,我们目送着他们慢慢老去,而这个慢慢老去的过程,正是作为拐杖的我们要孝顺扶老的过程,作为有生命的人应该比拐杖有心,这个心就是孝顺。
老父亲喜居老家,中年的我事情不多,有空能多陪伴老人,暂居乡村老家,感想颇多,赋诗两首。
《乡居》
霖雨打伞天愈寒,落叶湿衣足行远。
河南岭深浑天然,渭北乡野隐中见。
桥连城乡谋生艰,村户寂寥少人烟。
黄花遍地杖未扫,煮羊对酒老家暖。
《秋雨即事》
淅沥秋雨日见凉,落木鱼贯入池塘。
陈砖铺路无泥泞,扶杖老翁稳步行。
惠风和畅云消散,疏枝萧叶鸟鸣欢。
悟后起修老来醒,现事良莠笑置之。
现在老父亲康复很好,精神矍铄,力所能及地干起了务菜、铺砖路等农活,常常不经意间忘了带拐杖……
编辑:陈冰娟
上一篇: 最高人民法院就“先予仲裁”应否立案执行作出司法解释
下一篇: 高原“红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