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渭南政法网首页 平安韩城网临渭政法网华州政法网华阴政法网潼关政法网富平政法网蒲城政法网白水政法网澄城政法网大荔政法网合阳县

首页临渭法院 >正文

秉持“如我在诉”理念 厚植司法为民情怀——临渭区人民法院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工作侧记

时间:2025-07-08 10:10 来源:渭南日报 ​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如我在诉,念兹在兹。”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如我在诉”司法理念,在临渭区人民法院转化为守护公平正义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临渭区人民法院以“干”字为要、以落实为本,将“如我在诉”意识融入每一起案件办理,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推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实现案结事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温度。

开辟讨薪“快车道” 守护民生“幸福路”

炎炎夏日,农民工王军攥着欠条走进临渭区人民法院,“这是我的养家钱,我也想好好解决,可是他一直拖着,家里需要用钱也没有办法呀……”面对承办法官孟梦,他道出了无奈与焦急,这一幕深深刺痛了法官的心。

此后的日子里,孟梦化身“追薪专员”,多次与被告李飞沟通,既从法律层面严肃告知拒不履行的严重后果,又以情动人,讲述王军背后的艰辛生活。

调解过程中,因李飞拒绝来法院应诉,孟梦利用线上平台跨越地域障碍进行调解。“这些钱可能是他们孩子的学费,是老人的药费,你换位思考一下……”在一次次耐心劝说下,李飞终于被打动了。

最终,这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在“云端”握手言和,高效化解了这起困扰王军多时的欠薪纠纷,确保其血汗钱依法及时兑现。

当王军收到工资到账的信息时激动地说:“原本以为要等很久,没想到法院这么快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份沉甸甸的工资,不仅让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更让他真切感受到了司法的速度与温度。

临渭区人民法院始终践行“如我在诉”理念办好民生案,畅通“绿色通道”,对追索劳动报酬案件坚持快立、快审,最大限度压缩维权周期。临渭区人民法院以务实举措切实解决农民工群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审执联动高效解纷 速破借贷纠纷困局

“原以为这事儿得折腾好久,没想到不用来回跑,这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原告简杰拿到调解协议的那一刻,满是惊喜与感激。

谁能想到,一场棘手的借贷纠纷,竟在短短2小时内就圆满化解。这一高效解纷成果,得益于临渭区人民法院“当庭调解+快速执行”的审执联动机制。

原告简杰与被告刘红系多年好友,2024年7月,刘红向简杰借款27000元并出具借条一张,后仅还款12000元,简杰多次催要剩余欠款未果后诉至法院,并申请冻结刘红银行账户。

承办法官高晓娟认为双方当事人存在调解空间,决定以“修复关系+实质解纷”为目标背靠背展开调解,一方面向刘红释明逃避债务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引导简杰换位思考,体谅刘红经济状况,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调解协议签署后,刘红表示其银行账户被冻结无法支付,承办法官无缝衔接执行程序,立即联系本院速执一团队通过线上查控系统从刘红冻结的账户向简杰扣划支付,并解除了刘红的银行账户保全措施。至此,该案件在审理环节即实现“一次性解纷”。

高晓娟表示,面对人民群众对“公正与效率”的新期待,他们要以“情同此心”的态度和责任对待当事人,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不断寻求小案办理“最优解”,真正挑起司法为民的重担。

据了解,临渭区人民法院审执联动机制在审判工作中运用执行思维,实现了办案信息实时共享和办案措施协同共进,让当事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拒不履行法律义务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进而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形成审判与执行工作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利好局面。

判后答疑疏堵点 矛盾纠纷终化解

“就为我这点钱,法官没有因我俩赌气争执一判了之,反而在判决后,耐心答疑,都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分析,这样的判案,我真服气。”临渭区故市镇村民吴长兴激动地说。

2009年6月,李风因急需用钱周转,从吴长兴处借款15000元并出具借条,承诺半年后按时还款,并且会支付利息。半年后,李风未按时还款,并外出打工,昔日的乡邻情谊,也因这笔未能按时归还的借款而蒙上了阴影。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刘通考虑到双方系同村村民,本着化解矛盾、修复关系的原则,多次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但时间久远,双方各执一词,加之多年积累的负面情绪,调解工作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在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刘通依法判决被告偿还借款本金,并支付逾期利息。

开完庭后,刘通反复琢磨。刘通说:“一纸判决固然容易,但双方之间的矛盾、怨气未必能够随着判决的生效而实质化解。”想到这里,刘通决定再次向双方予以释明。

最终,在刘通情理法的交融疏导下,双方各退一步,吴长兴自愿放弃部分利息,李风当场履行。至此,长达十几年的借款纠纷得以圆满解决,多年的积怨烟消云散。

践行“如我在诉”,做实为人民司法,就必须坚持以求极致的精神做实定分止争。判后答疑是检验法官案件办理质量、效率和效果的“试金石”。

“坚持把百姓的难事当自己的家事,在案件中尽可能为百姓多想一点,多做一点,努力从‘结一案’转向‘解一事’。”刘通表示。临渭区人民法院全面推行“判后答疑·释法明理”工作机制,要求承办法官主动就双方存在的疑问和判决的法律依据进行详细解疑,从而化解“法结”,解开当事人的“心结”。今年以来,临渭区人民法院以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判后答疑370余次,让当事人理解认同案件裁判的公正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满意度。

法槌起落、案件翻转间,流走的是年华,沉淀的是临渭区人民法院人“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今后,临渭区人民法院将继续秉持“如我在诉”司法理念,全力提升每一起案件办理的精度、速度与温度,以实际行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 (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编辑:陈冰娟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