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渭南政法网首页 平安韩城网临渭政法网华州政法网华阴政法网潼关政法网富平政法网蒲城政法网白水政法网澄城政法网大荔政法网合阳县

首页临渭新闻 >正文

葡萄架下“致富果”乡邻共赴“甜蜜约”

时间:2025-09-04 15:14 作者: 记者 姜晓 来源:渭南日报

“一串葡萄一个二维码,这就是它的身份证!”

8月28日的临渭区下邽镇见庄村,晨露还沾在翠绿的葡萄叶上,来自河北、重庆、河南、武汉的几位客商已蹲在葡萄园里,捧着晶莹的阳光玫瑰仔细端详,手机对着果蒂旁的二维码一扫——产地、施肥记录、采摘时间、检验报告便清晰呈现。

“袁总,你这葡萄不光长得好,底细还清楚,我们收得放心。”一位客商朝不远处忙碌的袁博高声喊道,“你早上摘多少,下午我就收多少。”

袁博擦了擦额头的汗,望着连片的葡萄园笑了。谁能想到,15年前,他还是个坐办公室的“白领”,如今却成了十里八乡都信服的“葡萄专家”,带着400多户乡邻把葡萄种成了“致富果”。

故事要从2008年说起。20岁的袁博辞职回乡,站在自家的葡萄园里,他心里不是滋味——地里种的还是老品种,颗粒小、甜度低,拉到市场上一斤才卖两三元钱,年迈的父亲起早贪黑忙活一整年也赚不了几个钱。“那时候就想,为啥别人的葡萄能卖高价?”

带着这个疑问,袁博南下浙江、云南这些葡萄种植大省。在浙江的一个葡萄园里,他第一次见到阳光玫瑰:“一串能卖几十元,果肉脆甜还带奶香,比咱家乡的葡萄品相好太多!”跟园主聊了才知道,人家不光品种新,管理也科学,什么时候疏花、怎么配肥、如何控温,都有讲究。

“咱也能种出这样的葡萄!”袁博心里有了谱。回到见庄村,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良品种——引进阳光玫瑰、蓝宝石、妮娜皇后等新品种。可新问题来了:没技术,怎么种?

袁博没打退堂鼓。他自学葡萄栽培技术、不定期外出学习、报名参加职业农民培训,甚至把专家请到田里手把手教……“那时候,村里人都说我‘疯了’,放着轻松的班不上,天天在地里‘瞎折腾’。”袁博笑着回忆,可看到第一批阳光玫瑰挂果,颗粒饱满、甜度达标,他知道“折腾”值了。

袁博没止步于此,看着周边不少果农还在用“大水大肥”的老办法,土壤板结、葡萄病害多,商品率连一半都不到,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袁博表示,自己刚好在经营农资,便借着送农资的机会,挨家挨户给果农普及科学施肥知识——“不是肥越多越好,得看土壤缺啥,咱合作社有测土配肥实验室,免费给大家测。”

为了让乡亲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袁博在自家园子里做示范:布施有机肥,保留自然生草,装上喷灌和控温控湿自动化设备,拿个手机就能远程调温、浇水。

看着袁博的葡萄园越种越好,不少村民也跟着学,但新难题又冒了出来:村里大多是老人种地,体力跟不上,疏花、疏果、套袋这些细活根本干不动。2022年,袁博牵头成立了润丰泰葡萄专业合作社,琢磨出“半托管”服务:统一技术、统一施肥、统一喷药、统一修剪、统一销售,果农只需要搭把手,就能轻松种葡萄。到了2023年,合作社托管的葡萄已达1200亩,覆盖15个村462户。

半托管解了燃眉之急,袁博却觉得还不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得让大伙真正掌握科学种植技术。他干脆开办了“葡萄田间学校”,把课堂直接搬到葡萄架下。之后,一到授课时间,他就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从品种选择到病虫害防治,从机械化操作到品质把控,讲的全是“干货”。他还常请一些农业专家来授课,教大家测土配肥、绿色防控。

“以前不知道啥是‘生物防治’,现在知道了,用瓢虫治蚜虫,又环保又安全,葡萄还能卖个好价钱。”果农任渭华和王颜东欣喜地说,“乡亲们都受益匪浅。”

如今,袁博的“葡萄田间学校”培养出了一大批懂技术的“新农人”,合作社的葡萄也有了品质追溯体系,每一串葡萄都有“身份证”……

望着满载葡萄的货车驶离村口,袁博站在地头,手机里传来新的托管咨询信息。“下一步,我想把‘半托管’改成‘全托管’,让果农彻底不用操心,还想引进更多新品种。”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全村、全镇的葡萄架下,结出更多“甜蜜果”,让更多乡邻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王倩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