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8 08:39 作者: 记者 姜晓 来源:渭南日报
“我想离家近点,适合找什么工作?”
8月26日傍晚,临渭区猕猴桃产业园广场,一场别开生面的便民纳凉晚会正拉开帷幕。周边村民、园区工人循着热闹赶来,大家围在舞台周边,既盼着看表演,更等着“趁晚凉办点实事”,现场气氛热烈。
与寻常的文娱演出不同,这场晚会融合了文艺表演与多项民生服务,真正让群众“趁晚凉、看演出、问政策、找岗位”。舞台上,演员表演着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和朝气蓬勃的现代舞,吸引观众频频鼓掌喝彩;台下,由临渭区人社局设置的政策咨询、就业推荐、劳务品牌展示、零工对接等多个服务台前同样人流不断,成为晚会中的“热门打卡点”。
政策咨询区前,村民围着工作人员追问不停,从社保缴纳、失业登记到创业补贴申请,每个问题都关乎生计与生活。临渭区人社局工作人员白雪和几个同事捧着政策手册,一边翻页标注重点,一边耐心讲解,直到村民听明白、记清楚才罢休。
在就业推荐服务台,本地果业公司的技术员岗位、周边工厂的操作工需求、家政服务的招聘信息……岗位名称、薪资待遇、报名方式一目了然。有年轻人掏出手机拍下心仪岗位的联系方式,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当场填写求职登记表,“在家门口就能找工作,不用跑老远赶招聘会,太方便了!”
劳务品牌展示区则用“看得见、听得懂”的方式吸引着大家:工作人员通过图片展示、现场讲解,模拟“临渭家政”的服务场景、“临渭草编”的编织流程,详细介绍这些劳务品牌的就业优势、薪资待遇和培训渠道。“原来当个专业的月嫂这么吃香,我也想报名学技术!”村民何青艳看完展示,当场表达了学习意愿。
在零工驿站服务点,几位灵活就业的师傅围着工作人员,有的想找短期装卸活,有的希望兼顾家里猕猴桃种植的同时打零工。工作人员一边快速登记姓名、技能、求职需求,一边在系统里匹配近期的零工岗位,“张师傅,明天有个水果分拣的活,就在附近产业园,您看合适不?”
“以前看晚会就是图个乐呵,今天不光过了眼瘾,还咨询了就业的事。”刚咨询完就业的村民,手里攥着记满要点的纸条,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把人社服务从办公室搬到晚会现场,就是想让‘服务’跟着‘需求’走。”临渭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高辉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说,猕猴桃产业园周边村民多、灵活就业人员集中,大家白天忙农活、忙打工,没时间去政务大厅办事,“晚会+服务”的模式,正好契合了群众“晚上有空、想办事”的需求。“这不是一次‘走过场’的活动,而是人社服务‘下沉基层’的尝试——把政策讲透、把岗位送近、把技能教实,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服务,这才是真正的‘惠民’。”
接下来,临渭区人社局还会把这种模式“复制推广”:不仅在产业园办,还会走进村口、社区广场。不仅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对接,还会加入更多民生服务。正如高辉所说:“人社服务不能‘等群众上门’,要‘送服务上门’。我们要让更多群众感受到,政策不是‘纸上的字’,而是能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实在帮助’,真正让人社服务成为推动民生改善、助力乡村振兴的‘暖心力量’。”
编辑:王倩
上一篇: 临渭区文明办荣获陕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
下一篇: 葡萄架下“致富果”乡邻共赴“甜蜜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