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21 09:57 来源:渭南日报
眼下正是小麦春灌壮苗的关键时期,田间一派农忙景象。一种叫作“土地托管”的新模式在临渭区官底镇庙王村悄然兴起。从种到收,科学高效的耕作、播种、施肥、收获等全部由“田保姆”代劳,真正实现了农民务工、收成两不误。
“土地托管不仅解决了咱干不了的问题,还能解决咱想干得好的问题。”在村民安志超的地里,他高兴地介绍起自己的情况。安志超家中有8亩土地,前些年一直栽种蔬菜和粮食,由于家中只有他一人劳作,加上年纪慢慢增长,体力和精力都大不如前,安志超家中的庄稼产量低,收益也不高。“不算咱劳动力,打药了那些辛苦钱一算,好像还赔钱着呢。”庄稼的收益不高,让安志超又是着急,又是发愁。没多久,得知庙王村党支部与渭南绿盛公司签订了协议,为村民提供土地托管服务,他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尝试着半托了几亩土地,第一年的收成就让他欣喜不已。“这秋季麦算下来,一亩地能获得1000多元净收入,平时咱在地里转一下,看一下有啥情况,也省心了。”
除了像安志超这样的在家进行半托管的村民外,目前庙王村共有耕地2951亩,全村420户人中仅有500余人种地,劳动力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产业的发展。
“目前在农村种地的普遍是‘50后’和‘60后’,‘70后’不想种,‘80后’‘90后’不会种,也不愿意种地,现在村里的留守老人,想打工年龄大没人要,在家种地也力不从心,所以通过及时的土地流转解决了这些人的后顾之忧。”庙王村党支部书记孙书红介绍说。
针对无人种地这一情况,这几年,为了响应国家土地集约化政策,庙王村进行整村推进,高价流转村民的闲置土地,并以村集体的名义与渭南绿盛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用机械化耕种,粮食产量和效益都比原来提升了不少。
从2021年10月份到现在,庙王村已经流转了土地500亩。群众的流转费用由每亩的200元提升至700元,村集体与涉农企业合作也为村集体增加了一部分收入,在村党支部书记孙书红的计划里,群众下一步就近务工就是今年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此他盯上了葡萄产业链的发展,“咱渭北的葡萄面积很大,需要很多的农民工来对葡萄进行套袋、疏果,从这几年看云南那边聘请的工人技术好,工价大,而咱这边不懂技术,所以工价低。”发觉这个“商机”后,孙书红萌生了在村里办培训班的想法,想聘请专家给村里的留守劳动力进行技术培训,随后组建一支专业的务工团队在附近做工。
“土地流转以后,村民们每亩地可以达到700元的回报,可以在附近打个零工,这个收入要比种地高得多。专业培训以后,他们出去挣的钱也可以和云南那些农民工一样多。”谈起未来庙王村的发展前景,孙书红的信心十足。
编辑:陈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