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1 10:40 来源:临渭区司法局
渭南政法网(通讯员 魏文欢)在渭南市临渭区这片热土上,2025年上半年的法治建设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全区20个司法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基层治理画卷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法治图景。一组组鲜活数据、一个个创新案例,见证着法治临渭建设的坚实步伐。
一是调解网络全覆盖,矛盾纠纷不上交。
"多亏了咱们司法所,拖了三年的宅基地纠纷终于解决了!"6月15日,崇凝镇线王村村民张某握着调解员的手连声道谢。这起纠纷的成功化解,得益于崇凝司法所创新的"防调回宣"四步工作法。该所通过建立镇村组三级动态调解队伍,将116名调解员活跃在12个行政村,坚持“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理念,上半年共化解矛盾纠纷57起,调解成功率保持100%。
这样的调解创新在临渭区已成常态。人民司法所深化“12345”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通过“法律明白人+调解员+网格员”协同联动,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上半年,全街道共排查矛盾纠纷50起,调解成功率达100%,协议履行率100%;阳郭司法所创新“5+N”矛盾纠纷调解模式,系统性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区累计调解纠纷1285件,调解成功率99.61%。
二是普法宣传出新招,法治意识入民心。
七月的天留村景区,游客们驻足在民法典法治长廊前认真阅读。"没想到来游玩还能学到法律知识,这个设计真贴心。"游客李女士点赞道。桥南司法所将法治元素巧妙融入景区建设,打造"生态法治+文旅融合"新模式,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
各司法所纷纷亮出普法"绝活",杜桥司法所开设"法治微课堂",通过微信群推送以案说法短视频100余条,累计阅读量突破万余次;解放司法所聚焦银发群体开设“小板凳讲座”,讲解防诈骗、婚姻家庭法律等法律知识。下邽司法所利用“饸饹美食节”推出针对青少年、老年人、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的“普法套餐”,普惠群众800余人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司法所开展的“云端旁听庭审”,作为“旁听庭审”向基层延伸的生动实践,上半年已面向各街镇领导、机关干部、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累计开展庭审观摩21场次,参与干部群众达680人次。
三是特殊人群重帮扶,暖心矫治显成效。
在特殊人群管理方面,各司法所下足"绣花功夫"。站南司法所运用"云联至简"APP实现28名矫正对象动态监管,打卡率100%;向阳司法所建立"一人一策"帮扶档案,为6名刑满释放人员协调就业培训、心理咨询等,帮助其顺利回归社会;孝义司法所通过"周闻其声、月见其人"的温情监管,让2名矫正对象重拾生活信心。桥南司法所坚持“一人一策”心理矫治,和“每日线上打卡,每月思想汇报,每季度实地走访”的工作模式,确保在矫对象思想稳定,轨迹可知可控。截至6月底,全区在矫对象无一人脱管漏管,安置帮教对象重新犯罪率保持为零,这份成绩单背后,是司法行政工作者"严管厚爱"的生动实践。
四是法律服务零距离,法治惠民提质效。
"不出村就能咨询法律问题,真是太方便了!"7月2日,在竹冯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村民陈某得到了法律顾问的专业解答。崇凝司法所今年新建6个村级法律服务室,法律顾问每月"坐诊",累计提供咨询200余人次。这样的便民场景在临渭区已成常态。
据了解,临渭区已经实现三级法律公共服务中心(站、室)全覆盖,形成了1个区级法律服务中心,20个公共法律服务站,344个法律服务室和覆盖军人家属、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新就业群体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服务室(点、站)共计10个,纵向三级网络覆盖,横向不断延伸回应社会法治需求,延伸服务群体,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砥砺奋进再出发。上半年司法行政工作已如期完成,站在年中节点,临渭司法行政人已谋划好下半年工作路线图: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持续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完善"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随着这些举措落地,一幅更加美好的法治临渭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编辑: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