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渭南政法网首页 平安韩城网临渭政法网华州政法网华阴政法网潼关政法网富平政法网蒲城政法网白水政法网澄城政法网大荔政法网合阳县

首页维护稳定 >正文

依法治访的临渭样本

时间:2015-10-29 14:19 来源:渭南日报 点击量: 次

临渭区在变,日新月异。

气势恢宏的军事博览园、大气磅礴的桃花源休闲景区、充满历史气息的秦文化遗址公园……临渭区的景区建设如火如荼;现代葡萄产业园、猕猴桃产业园、核桃产业园……这些现代农业园区正于临渭这片大地上次第绽放;而不断崛起的城市商圈、高楼大厦以及老城美食街,也正在改变着这座城市的首位度,提升着居民生活水平。

更令人惊奇的是,临渭区如此快的发展速度并没有因此催生、激化更多的社会矛盾,在快步发展的背后,是一片稳定的社会形势。今年1至9月份,临渭区进京非访下降92.8%,赴省集访下降55.6%,全区信访形势持续好转。

“把信访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群众合法诉求依照法律和政策规定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中央的这一重大决策部署,正是临渭区信访工作改革的实践方向。

近年来,临渭区将法治思维贯穿信访工作始终,抓源头治理,让决策体现法治思维,把潜在的信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杜绝因决策失误导致的信访问题;抓畅通渠道,落实值班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开通网上信访,给群众一个诉求的平台;抓机制创新,通过设立“五人工作组”、引入中间调解人制度、召开听证会以及信访代理等多种形式,积极回应群众诉求;抓依法处置,让闹访、缠访、骗访无处可遁,全力营造法治氛围。这些创新之举,让我们感受到,面对转型时期产生的大量社会矛盾,只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和体制安排,这种社会矛盾完全可以而且必须回归到法律轨道上妥善解决。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把群众诉求解决好,把群众权益维护好,把群众情绪疏导好,临渭区不断探索信访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促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源头治理 让决策体现法治思维

信访工作一头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一头连着国家稳定大局,临渭区始终将信访工作紧抓手中。

“信访问题看起来多属群众个人利益问题,但同发展大局息息相关。只有像分析经济形势一样分析社会矛盾,像抓重点工程一样抓信访问题的调处,把心贴近人民,把法贯穿其中,让群众有一个说话的地方,有一个诉求的渠道,群众才能满意,基层才能稳定,社会才能发展。”临渭区委书记杨林如是说。

“‘法治信访力克积弊’。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通过法治信,把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明确信访法定职责和权限,树立法律权威,是临渭区信访工作长期坚持的做法。”临渭区区长郭柱国一语道破了临渭区信访工作的关键。

近年来,渭南城区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随着城市“东进北扩”战略的实施,棚户区改造以及社区管理、农村机动地发包、专业合作社融资兑付等领域不时有问题发生,导致群众信访案件高发。面对这一现实,临渭区政府决定深入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和信访工作制度改革,坚持法定途径优先原则,分类处理信访问题,为解决信访问题找到了一个卓有成效办法。

“信访办不是‘全能办’,在纵深推进信访改革的过程中,对群众反映的各类事项,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各部门法定职责进行梳理分流、依法处理,厘清信访事项受理范围,分别导入相应的法定途径,引导信访人树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维权思维。这才是关键。”临渭区常务副区长陈根许一语中的。

信访问题发生在基层,许多与决策失误息息相关。在决策层面普及法律知识,是临渭区信访工作的一个大胆尝试,也是经验之举。

在各单位推行“一单位一律师”制度。为全区20个街镇和56个政府部门聘请了执业律师,法律顾问队伍扩充到了50余人,每位律师负责1-2个单位,全面推进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顾问律师不仅参加政府重要会议,还参与重大决策讨论、安全生产事故善后处置、合同纠纷化解。”临渭区信访局局长卢宪宏介绍道。“律师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可以最大限度防范决策风险,避免一些由于决策失误引起的信访事件。”

有时群众反映问题时易把政府当作对立面,律师的立场中立、依法、公正,能得到信任,通过他们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消除了来访群众的抵触情绪,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

不止如此,临渭区还推行了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制度。重大公共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大工程项目等重大事项,始终是牵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敏感点。因此,重大事项的推进实施愈加承载着巨大社会风险。临渭区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回应民众利益期盼,在对重大项目组织实施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为保证风险评估报告的公正客观,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咨询和研究机构参与风险评估,从中立角度来看问题,避免了政府过去“自说自话”的情况,标志着法制的进步,产生的是信访人和政府“双赢”的结果。

“下一步,临渭区还将探索建立一套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标准,专门出台风险评估指南。”临渭区信访局局长卢宪宏告诉我们。

“伴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期望、要求越来越高,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利益诉求越来越强烈,这使得现有发展思路、模式面临诸多考验。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进行评估、决策,既是对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提升,又能较好地维护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从源头上避免由于政府事先决策不到位引起的信访问题。”临渭区常务副区长陈根许说。

把潜在的信访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从源头上消灭政府决策失误导致的信访问题,更多的是对政府行政、决策能力的要求。“政府首先要在法律框架内活动,要在法律范围内进行决策,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自觉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才能从源头上预防信访问题的发生。”临渭区卫计局局长闫殿杰对这一制度表示点赞。

在信访问题处理上实行诉访分离,每月安排公安局长、检察长、法院院长专题接访,也是临渭区从源头治理信访问题的又一举措。

把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从普通信访体制中分离出来,针对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工作特点,对人大及其常委会、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法院、检察院受理、办理信访事项进行明确规定,厘清三类机关信访工作职责。

“三长”接访是临渭区信访工作的一个创新,“这样对群众反映的一些应该导入司法途径的法律问题就能及时进行处理,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临渭区信访局副局长刘晓亮解释道。

说到“三长接访”,丰原镇的王某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因为她正是这项制度的受益者。

事情是这样的,几年前,丰原镇镇政府工作人员李某开车载王某外出,但途中遭遇车祸,导致王某受伤住院,康复之后,王某要求李某支付其医疗费,遭到了李某的拒绝。一气之下,王某一纸诉状把李某告上了临渭区法院,法院判决李某支付王某8万元医药费。

“虽然判决书下来了,但根本没用,因为他还是拒绝给我支付医药费。”说起这些,王某眉头紧皱。为了讨回公道,无奈之下,王某只能选择走上信访这条路。

“那天,是宋院长(临渭区法院院长宋建国)接待的我,他很详细地询问了我的情况,之后立即协调相关银行、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最后我得到了2.8万元的补偿。”说起那天接访的事情,王某很激动,她说,必须要为“三长接访”这项创新点个赞。

畅通渠道 给群众一个诉求平台

造成当前信访困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吐出”不畅。临渭区针对这一情况,畅通渠道,给群众一个说话的地方,一个表达意愿的平台。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接访到深入群众家里下访,从各街道的群众工作部到推行网上阳光信访,在畅通信访渠道,为群众搭建诉求平台上,临渭区亮点多多。

“如果不是杨书记的那次接访,我们的问题可能现在还没有得到解决呢。”刘某显得很激动。“当时我们把自己的情况一说明,杨书记就叫来了相关部门的领导,很快就给了我们答复。”刘某长舒一口气,脸上漾开了笑。

原来,刘某和其他5名同事都是临渭区殡仪馆的工作人员,但都是临时工。2000年,由于工作成绩出色,他们六个被单位委培派往南京学习3年,根据当时的政策,委培之后是要分配工作的,这就意味着学习完之后他们就可以成为单位的正式职工了。但三年之后,由于政策调整,学习回来后单位并没有给他们转正,也没有签订聘用合同,仍然按照临时工对待,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多。微薄的薪水,实在难以支撑起家庭开支。“我们也是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想着把这个事情给政府反映一下,看看能不能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刘某说。

2015年2月的一天,他们来到了临渭区信访大厅,那天的值班领导是区委书记杨林。由于天气炎热,来访的人并不多,他们很快就见到了杨林书记。亲切地招呼他们坐下后,杨林书记详细地询问他们的情况,了解他们的诉求,掌握了全部信息后,杨林书记就叫来了区人社局的负责人和正在大厅值班的律师,经过研究商讨,很快给了他们一个答复:由单位与他们6个人签订用工合同,与他们单位的编制内人员实行同工同酬。

听到这个答复,刘某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实在没办法形容当时的心情,你知道吗?我们盼望了这个答复十几年啊,现在终于解决了。卸下了心头的一块大石头,杨林书记为我们了了一桩心事啊。”尽管两年已经过去,说起那次接访,刘某还是充满感激之情。

区级领导接访约访,临渭区不断探索区级领导齐抓信访工作新机制。区级领导坚持接访约访,每月将接待时间在《渭南日报》公开,并在信访大厅醒目位置公示当日接待领导姓名和职务,严格做到有访接访,无访值班,把大量信访问题化解在了区内。

说到领导接访,下邽镇东关村三组张某打开了话匣子。“当时是党书记接待的我们,他了解情况后立即就叫了区信访局、公安分局、农业局、移民局还有下邽镇政府的人联合组成了调查组,到我们村进行调查,给了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张某口中的党书记就是临渭区政法委书记党发顺。

事情是这样的,张某所在的村是一个移民村,1959年从华阴整体迁入该村。1986年有8户40多名移民返回华阴,返库后留下了52亩土地,该宗地现为东关村集体土地,2014年11月份,双官路拓宽需要迁坟到该宗地上,但张某认为该宗地为自己所在的组的土地,便带领群众各级上访,阻挠施工。

2014年,当张某再次来到临渭区信访大厅时,区政法委书记党发顺作为值班领导接待了她和村民们。了解情况后,党发顺书记立即决定成立专门调查组着手调查此事,经过调查组1个月的走访调研、翻阅资料,调研组给了张某和群众答复:“张某反映的52亩土地归属权属于东关村全体村民所有,三组村民享有优先承包权。”

之后,下邽镇政府由包联领导带队、包村干部和村两委会干部进户给张某和三组群众做工作、讲道理,最终大家达成一致,就此问题息访罢诉。

临渭区领导干部深深懂得,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他们放下架子,打掉官气,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济助送进普通群众的家庭。

在俯下身子的同时,临渭区还不断开拓新的信访渠道,为切实适应信访工作需要,在全区20个街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安装专线电话,印发便民联系卡,方便群众反映问题。每年设立专项经费,专项用于解决长期积累、久拖未决、难以划分责任主体等疑难问题,收效明显。

临渭区还利用了现代网络技术,畅通网上诉求平台,投入25万元购置了计算机、高拍仪、激光打印机等设备,抽调大厅、办案、办信、督办6名业务骨干充实到局信息办,对各街镇、部门信访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将全区网上来访来信、督查督办、网上投诉、受理办理过程及处理结果等全部事项,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引导群众多上网,少走访、实现全程“可查询、可督办、可评价”,接受群众监督。

渠道畅通了,老百姓有了意见、有了要求、有了冤屈,有了说话的地方,就有了表达愿望的平台,这样我们的党和政府才能听到老百姓的声音,才能听到问题、解决问题,赢得群众的心。

创新方式 提高处访能力

许多信访案件就是因为久拖不决,衍生出更多的问题,临渭区不断创新处访方式,提高处访能力和初信初访办结率。

首先不得不说的就是“五人工作组”。由区级领导、涉访单位主要领导、司法所长、法律顾问、派出所民警组成的“五人工作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职责,区级领导牵头负责,各涉访单位主要领导做好化解和稳控工作,法律顾问为来访者做好法律服务,司法所所长做好疏导教育和调解工作,公安派出所做好信访事件的依法处置工作,通过教育、协商、调解等办法,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五人工作组是对上访人的全方位服务,实际上进一步厘清了各方责任,明确了权限,这就能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扯皮、互相推诿的现象,促进群众反映的问题较快解决。”临渭区信访局副局长刘晓亮解释道。

对一些案情复杂、历时较长、社会影响面大的特殊疑难信访积案,临渭区信访工作人员在坚持运用思维底线和法治底线基础上,不拘泥于原有办理思路、不拘泥于原有调查结论、不拘泥于原有处理意见,而是举办听证会,邀请涉访各方听证,听取信访群众申诉、重新研究处理意见、重新对案件开展评审。通过多部门联动、合力破解,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

朱某是故市镇人,今年70多岁了,是个老访户。“原来上初中的时候,把我和我们学校的3个学生一块儿定为了反革命,因为这个原因,我没有上成学,我这后半辈子才过的这么可怜。儿子不管,整天住在女儿家里。我就想去政府那儿给我自己讨个说法。”说起上访的原因,朱老哭成了泪人。

看着这张布满皱纹的沧桑面孔,这个被时代戏弄的小人物,接待朱老的工作人员心里也一阵泛酸。可是这个问题该去找谁解决呢?怎么调查证实?毕竟年代久远,况且就算调查结果属实,又该找哪个部门去赔偿损失呢?可是如果不处理,又要怎么向眼前这个可怜的老头儿交代呢?

“召集政法委、公安分局、民政局、镇政府负责同志和村组干部及律师,开一场听证会吧,把大家的意见集中,找出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区信访局局长卢宪宏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大家一致同意,而听到自己的事情要被开会讨论了,朱老也是一阵激动,觉得事情解决算是有点眉目了。

经过这场听证,与会的人员达成一致意见,提出了一揽子解决的办法。从区上划拨给信访的专项资金里面,拿出几万元给朱老以困难补助,解决他晚年的生活问题,分期打到他的账户上。

这样的处理结果令这位古稀老人喜出望外。“实在没想到啊,政府对我的这个情,我一辈子都记在心里了。”老人的眼泪从眼角流出,顺着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流下来。

“今年,针对这种疑难信访案件,我们召开了3次听证会,为3个人解决了问题。”卢宪宏告诉记者,“另外,我们还创新了调解方式,积极探索第三方人民调解模式,让每一位群众遇到矛盾之时先去调解。”

众所周知,医患关系紧张,医闹矛盾频发,成为引发信访问题的导火索之一。而近几年临渭区却很少因为医闹问题引发集体上访事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临渭区医患纠纷调处中心的成立。此中心是2013年初由临渭区委、区政府着手筹建。2013年4月11日,医患纠纷调处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于一体的新型第三方社会中介组织,以“帮政府分忧、帮医院解难、帮患者维权”为宗旨,对各类医患纠纷实行“三免服务”即“免费咨询、免费受理、免费调解”。

中心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从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理念着眼,认真对待每一起医患纠纷,把群众当亲人,把每起医患纠纷调处到位,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年来,在他们的耐心疏导下,调解医患纠纷70余起,其中调处24起,化解20起,提供咨询24次,引导法律诉讼2起。

从此,医者和患者之间有了“连心桥”,医患双方有处说理、有处倾诉,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和医疗机构正常的工作秩序,消除了不安定因素,有力地维护了全区社会治安稳定。

临渭区医患调节中心的成功运作,无疑是一个调处医患纠纷的成功模式。很快,被全市其他县(市、区)效仿、复制和学习。至2013年10月底,借全市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观摩推进活动之机,全市11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医疗纠纷调委会,达到了全覆盖。

医患纠纷大多很棘手,上访人情绪异常激烈,但医患调处中心的工作人员却有自己的办法和心经,让这些复杂的上访问题得以化解:“在处置医患纠纷时,我们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采取‘历史还原法’,坚持以时间为横轴、以政策法律法规为纵轴,并由律师根据事实、政策法律法规提出合理建议,使当事人、社会舆论都能接受,使上访问题顺利化解。”

“有了这个医患调处中心,我们就有了申请援助的地方了,这里处理问题可比堵政府大门快多了。”站南街道办王大妈曾经在这里调解过,对处理结果非常满意。

创新方式方法,帮助群众解决信访难题,临渭区一直在探索,从未停止过。

依法终结 全面营造依法治访氛围

进京上访、围堵政府、占堵马路等历来是信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极易耗费精力,造成信访秩序混乱。临渭区严格依法律法规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信访工作健康发展。

在接待和处理棘手信访问题方面,临渭区首先非常注重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引导,不断引导信访群众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逐步纠正有问题只找党委和政府,而不愿意找司法机关的传统心理。

针对部分上访老户,采取摸清底子,找准症结,一人一策、耐心细致地做好疏导工作,既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又解决其反映的问题,拉近距离,化解积怨,劝其息诉罢访。

闫村北韩九组的高某是个老信访户,多年来因为庄基问题成了临渭区信访局的常客。“村里划给我的庄基被别人无缘无故占了去,我没地方盖房子了。让他把房子一拆,那是村里划给我的地,我要在上面盖房。”高某一脸委屈。看着这个身体残疾、行动不便的年轻人倔强执拗的脸,信访办工作人员一边给他倒上水一边做思想工作,还叫来村上相关的人来商量,最终,大家达成一致,由于村组干部工作上的失误,原先那块儿划拨给高某的桩基地上已经有人盖了房子,那就另外给高某划一块儿地方,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助,让他有个安家的地方。

“我对这样的处理结果真的很满意,其实,主要是感谢信访局这些工作人员的帮忙,是他们极力争取,我才能有这块儿盖房的地方的。现在我在城里开三轮,一点一点攒钱,到时候就能盖房子了。”高某摸着他的三轮车头,呵呵地笑着。

临渭区还坚持把“依法信访”这样的观念传递给每一个群众,帮老百姓树立依法维权“不闹事”的意识。因此,临渭区的边远农村经常都会信访宣传车来来回回进行的“法制宣传”。

“那个宣传车经常到我们村子里来,宣传信访的一些法律知识,其中有些内容,我都能背过了。”丰原镇张某笑着说。为了让法治观念走进群众心里,临渭区不断创新依法治访的宣传方式和内容,专门印发了《关于规范信访秩序依法处置违法信访行为》的通告,邀请渭南电视台制作了依法治访宣传片,大力宣传《信访条例》和依法治访相关规定。

“你别说,通过这些宣传,我们也增长了不少知识,知道通过哪种途径能最快最好地解决问题,既节约了时间和钱,还能把问题处理好。”刘翠莲高兴地说。

坚持“打疏”结合,一边疏导一边处罚,两手齐抓、两手都要硬,对违反《信访条例》明令禁止的六类违法行为,坚决依法打击,对不合法诉求坚决说“不”,杜绝信访权利被滥用现象,营造守法依法、风清气正的信访工作环境。在这一点上,临渭区绝不手软。

官路镇潘某先后多次赴京上访,对前去接他回来的镇政府工作人员提出要抽好烟、喝啤酒、住高档宾馆等不合理要求,先后勒索镇政府1.9万元,最终被绳之以法。

“我们对闹访、诈访这样的恶劣事件绝不手软,坚决依法惩治。只有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稳定,确保无辜的人利益不受损害。”刘晓亮语气坚决。几年来,临渭区先后对70余人进行了训诫谈话,50余人实施了行政拘留,2人采取劳动教养,3人刑事立案并批准逮捕,有力维护了健康的信访秩序。扎实有力的方法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全区信访形势明显好转,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区信访量降幅明显。

写到这里,临渭区的信访工作让我们啧啧称赞。其实每一个信访案件的处理,对接访的同志来说,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有的甚至充满了心酸。临渭区信访局局长卢宪宏告诉记者,每遇一起信访,他们都要认真登记,耐心解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给予答复和解决。工作量很大,很多同志经常需要加班加点,甚至大年三十,国庆假日也不能休息。这还不算什么,最让他们心酸的还是自己的工作有时不被上访的群众理解。一方面,有些群众不了解信访局的职责,认为能包办一切,问题来了又哭又闹,就强烈要求信访局给予答复和解决;另一方面,有些群众认为信访局根本起不到作用,绕开信访局,直接要求向市里领导反映。这些都给他们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有一些上访群众,情绪比较激动,对于信访工作者的劝说、疏导不能接受,进行辱骂,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怨声、骂声、赞扬声,难听、好听、您一样听;难事、急事、容易事,难办、好办、您认真办。”有人这样赞美信访工作者。无疑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值得歌颂的一个群体。我们期待着,临渭信访在构筑社会和谐的大潮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作出更多、更大、更好的贡献。

编辑:马华莉

返回网站首页

法制网